深化医改要突出落地见效
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第12场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和有关地方政府、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分享来自一线的中国医改经验。
“一把手”一抓到底
优质资源下沉、辐射引领带动、改革与改善同步,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与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深化医改任务的系统集成、落地见效,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介绍,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中,19个省份的省、市、县三级都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抓医改,一抓到底。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制定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等方面的联动改革。
许树强指出,各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医疗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黑龙江、西藏、宁夏、新疆等20个省份落地,填补了地方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相关专科跨省就医流向明显减少。
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各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9年取消耗材加成,同步调整运行机制。同时,不断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
在协同推动医药和医保高质量发展方面,各省份落实国家集采,开展省级集采和省际联盟;各地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山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覆盖所有地市。各地坚持预防为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许树强表示,各地要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这一重要目标,大力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许树强指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要更加理解、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从提升和改善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创造良好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地还要研究提出进入新阶段深化医改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对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许树强介绍,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要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
许树强介绍了提升能力、整合体系、改善服务、强化管理、完善治理5方面重要工作。他指出,要提高“人”和“机构”的能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结构和布局;合理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地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织牢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进医联体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网格化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的深度协作,促进“防治结合”“平急结合”“医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健全公立医院质量管理和运营管理体系,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构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医保对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健全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通过改革发展,到2025年,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许树强说。
重庆市黔江区区长周恩海表示,黔江区近年来聚焦能力提升,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该区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大病重病的救治能力;建设卒中中心等“六大中心”,提升龙头医院的诊疗救治能力;实施“6﹢4﹢20”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该区实施重点人群补短板工程,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健康黔江行动,提升群众健康维护能力。加快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区内就诊率提高到93%以上,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今年上半年,芜湖市跨省就医比例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30%,基层诊疗量和县域内住院率分别同比上升了12%和28%,实现了一降两升。”安徽省芜湖市市长宁波介绍,芜湖市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打造神经系统疾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建设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进一批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建成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远程医疗协作,已开展远程影像和心电诊断15万余例,利用“智医助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630余万次,智能随访915万余次。
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昱介绍,福建省加快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结合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重点支持紧缺专科医院、县乡医疗机构协调发展。该省目前有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其中5个项目投入运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22项,医院转外就医患者同比减少25.6%;建立县域医学影像等“六大中心”,基层辐射率均达85%以上。在城市,该省二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293个;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省覆盖,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表示,建设世界一流的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是北京协和医院“十四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该院已经明确“一院多区全网络”的发展布局,加强重点领域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同时,该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导向,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不断探索数字化的转型,推动“指尖就医”;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医疗支援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院累计派出3000多人次医务人员,足迹遍布29个省份。
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文化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周恩海表示,黔江区深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责任,提升公立医院的治理能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备案管理、医共体等改革,对标高质量发展指数,全面提升诊疗能力;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让百姓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张抒扬介绍,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理论转化到实践上,落地到为人民服务当中。该院坚持依法治院,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外部治理的经验和要求落实到医院内部的治理体系当中,为规范和提升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改革,注重医院的内控管理,探索和建立了公益导向的激励机制;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医院的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地凝聚起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薪酬制度改革是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一环,芜湖市从2016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宁波介绍,芜湖市改革医院工资的总额核定办法,创新设计工资总额核算公式,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并动态调整;2021年,市属公立医院核定工资总额较2016年增长了50%。该市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采取5类岗位切块绩效分配方法,体现了技术劳务价值导向;实施医院领导人员年薪制,医院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水平、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和个人考核结果挂钩;连续10年开展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工工资总额和院长年薪挂钩。宁波介绍,芜湖市将从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6个方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健康报
下一篇: 贵州:远程医疗方便山区群众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