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试点县建成紧密型医共体
1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宣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效,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组建县域医共体4028个。754个试点县中,符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的达到535个,占比71%。
聂春雷介绍,两年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四个共同体”格局不断深化,县域整体服务效能提高,促进分级诊疗效果明显。93%的试点县成立了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87%的试点县医共体拥有自主决策权,夯实了“责任共同体”。75%的试点县落实人员统一管理,72%的试点县开展了药品统一管理,落实了“管理共同体”。87%的试点县落实双向转诊标准和规范,76%的试点县落实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服务共同体”。65%的试点县落实收入统一管理和开展医保统筹管理改革探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医共体牵头医院进一步做强专科,出院患者三级、四级手术比例达到42%,比2019年提高约3.5个百分点。试点地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78%,县域内就诊率90%,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2.5个和6个百分点,与同期非试点县患者持续外流形成鲜明对比。试点地区基层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下降趋势整体出现逆转,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慢病患者基层管理率达到55%和77%,比2019年分别提高约2.3个和2.2个百分点。比同期非试点县和未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医共体基层业务量占比更加符合政策预期。
据介绍,随着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总医疗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分别从2019年的63.0%和64.5%提高到2020年的66.8%和70.7%。通过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医共体将更多工作转向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参保居民住院率从2019年的24%下降至2020年的15%,医保实际报销比提高到61.2%,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减轻。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