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海:医疗信息化新人如何在职场进阶

发布时间:2024-07-19
浏览次数:

  笔者前段时间参加某医院的项目验收会,会后有位项目工程师说因工作不理想而焦虑,主要原因之一是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任务,接受各种安排,没有时间提高自己,没有职业成就感,搞得身心俱疲。职场中出现这个情况,实质上是个人的工作方法论出现了欠缺。是不是做到了抓大放小?按能力、时间进行前后顺序编排?

  笔者建议,医疗信息化新人在职场中遇到挑战,应该先磨练自己,修炼心性,建立起自己竞争能力,以便在职场中不断进阶。

学习案例,丰富自己

  在职场,我们用专业知识满足了现有信息系统平稳运行的需求,如果希望自己将来有更大成就,就要去接触业务方面的工作。对于医疗信息化新人来说,没人带、没经验、没项目一般都是入门路上的“三座大山”,因为行业资源有限,难以认识行业精英,致使他们一开始觉得非常迷茫。建议新人多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行业知识,更加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有人可能会担心网上的案例五花八门,用这种方法来入门,会不会被误导,学不到正确的知识? 其实,对于一个刚入门的新人来说,可以选择质量较高的案例作为参考,其作者的专业能力也比较高,跟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总没有错。同时,每个案例的学习,都可以帮自己完善和拓宽思路。作为新人,多看、多分析别人的思路,对自己的成长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在这里笔者推荐CHIMA大讲堂和每年的CHIMA大会,干货满满。在处理具体业务场景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是,遇到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即使针对同一个需求做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新人不用担心自己学到的是不是所谓的标准方法,多看、多做、多模仿,熟能生巧,慢慢的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有了感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路也就形成了。

关注业务核心能力

  在职场中,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很多时候答案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从做小白上升成为一名卓越者,这其中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根据不确定的信息,做出一个相对确定的决定。在职场中,这种包容模棱两可的能力,越往高处走就越必不可缺。当前,有关临床数据中心的定义是包罗万象的,既有临床数据仓库的知识点,又有科研的专病库特征。在一次线上交流活动中,笔者提出了此方面的困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中心的衡反修主任给笔者做了详细解读,同时赠送一本《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梳理了医院临床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型,以患者为中心,以就诊时间轴为主线,将相关临床事件通过患者标识、临床逻辑规则进行串联,并按照其逻辑关系进行数据组织。《建设指南》内容丰富又专业,帮助笔者走出了知识盲区。

10.jpg

图 临床数据中心建设模型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梳理一般基于业务流程开展,普遍缺乏对业务核心能力带来的需求的梳理分析。信息化规划中的应用架构需求分析同样存在上述情况,应用架构规划应坚持以业务核心能力为驱动,以业务流程为依托开展业务功能的需求分析。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围绕业务流程的核心能力框架,并分解、细化到每个业务流程环节。业务核心能力带来的需求基本可以划分为3个层级:一是基础数据、业务标准数据、规范化数据以及标准化的部件、组件等级的基础支撑需求;二是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利用等数据利用的需求;三是数据分析、挖掘等数据智能化应用需求。

走出部门墙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历,绝大多数职场人会选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很少会选择主动地承担更多责任,因为那样一方面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主动去承担更多责任的人一定需要付出比平常多出几倍的努力才能达成目标。因为在常规的系统运行下,多承担责任往往跨越了部门的界限和既定的流程,必须要做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还需要有智慧和技巧来获得他人的跨部门配合。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完成分内工作难道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但是缺乏主动性的人是绝不可能在众多职场人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优秀者的。

  那么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主动去承担更多责任呢?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笔者回答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其实只要认定一个大的原则,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每个职场人不管职位高低,都应当以医院的大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完成小部门给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就万事大吉,对其他事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在一次某医院患者隐私保护与他人合法权益冲突案例中,患者C,中年男性,已婚,住院过程中发现疑似HIV。但患者本人要求医师绝对不能告知其家属。C的妻子在陪护期间有所察觉,追问医师患者的检查报告。这个案例不同寻常,临床医生和医务部门都没有遇到这样场景,涉及到病历归档后不能修改,能否展示给患者家属的问题。笔者在参加某论坛时,请教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应娇茜处长这个案例该如何处理。应娇茜处长给出如下建议:要求患者在病历中的检验报告空白处亲笔书写“我要求医院医师绝对保护我的隐私,我会在恰当时机向我的家属及关系人告知病情”的语句;可以告诉患者的妻子“检验报告结果患者要求保密,具体情况请问患者”。

  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信息人,都会选择主动和勇于承担更多责任,哪怕需要经历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达成目标,这些人往往能够展现出责任感、领导力潜质,这样的人终会从众多普通员工中脱颖而出。

  医疗信息职场新人在跟着大伽学习时,一个重要收获是建立框架体系,如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或绩效时,决策者和研究人员需要先清晰勾勒出想要测量的内容以及卫生政策希望达成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测量的维度应该是那些能够被清晰定义、是可量化的系统属性。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指标的创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厘清概念

  厘清指标概念就是赋予指标内涵的过程,包括通过指标的测量,来提升哪个医疗质量领域或维度?该指标究竟用于评价医生、医院质量?例如,当质量改进目标为降低手术患者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风险时,可以将指标具体落实到Ⅰ类切口感染率,测量的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患者安全领域,该指标可适用于医院、医生之间评价。

  2.明确视角

  医疗服务质量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比如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

  3.确立方法

  确立方法即是阐明如何进行指标测量,制订出指标测量规范,需要明确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计划等,数据采集来源从病历系统获取,说明指标测量的类型,包括结果、过程、结构、患者体验、可及性和效率,同时测量关注的概念与可观察的事件联系起来。

  4.质量指标的实施

  为确保质量指标的实施,信息团队完成质量指标的软件模块开发并投入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环境测试质量指标及软件模块,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编制用户说明文档,包括最终确认的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的测量规范(包括指标说明、分子、分母、排除标准和风险调整等)、用户指南和软件说明等。

  5.建设应用

  质量指标因响应质量改进的要求而建,通过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 再次审核及修订质量指标。

  作者简介

  李顺海,笔名易兰珠,信息系统架构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参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评级等工作。